牙医和患者沟通不畅的5大时刻,怎么办?
牙医每天都要接诊形形色色的患者,在医患纠纷成为一大难题的今天,大部分牙医在给患者看病的同时,也会在心里估摸一下这个患者是不是好沟通。别担心,这里给大家总结了患者和牙医容易沟通不畅的5大时刻,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开展口腔正畸工作……


问:所有人都要拍CT?
答:CT 不是必须的!一般当医生通过X光片和临床检查发现你有关节问题、牙槽骨问题等,会要求你进一步拍关节片、CBCT 等。如果有偏颌问题,就会要求你拍摄正位片。
问:牙片有辐射吗?
答:X 光片的辐射,远比你想象的小:
· 正常人平均一天受到的背景辐射量约10μsv;
· 拍一次小牙片的辐射量约5μsv;
· 拍一次全景片的辐射量约6μsv;
· 拍一次口腔 CT 的辐射量约36~270μsv。
国际放射防护协会规定,正常人一般每年限制受到辐射不超过1000μSV;对致癌率产生影响的最低剂量为10万μSv,也就是说,我们大约拍2万张根尖片才有诱发癌的风险。
综上,拍摄牙片是必要的,而检查产生的射线对身体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,孕妇等特殊人群还是需要听从医生的判断哦!
但是,正畸最主要的作用是改善咀嚼功能,利于牙齿和牙周组织的健康。每个人的情况不同,究竟能改善多少,先天条件和方案都很重要哦!
● 矫治器的选择
总的来说矫治器分为三大类:功能矫治器、活动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,而大家比较熟知的隐形矫治器就是属于活动矫治器的一种,贴片+钢丝的矫治器包括舌侧矫治器则是固定矫治器。
究竟如何选择?
首先,还是要做出专业判断,医生会根据病人不同的需求和牙齿的实际情况,向患者推荐适用的矫治器。其次,如果几种矫治器效果相同,患者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喜好如美观度、舒适度、经济承受能力来做出选择。此外,矫正是一个排齐牙齿、调整咬合、再精调的过程,每一步的移动都是在控制范围内。每个个体的生理情况不一样,牙齿的移动速度不同,矫正时间也不一样,限制医生在短时间内矫正完?那是不科学的。
● 片切、拔牙
要拔牙?片切切的是哪里?疼吗?有危害吗?……这些是普遍患者对于未知拔牙和片切的恐惧。其实,拔牙、片切是不同的牙齿矫正方案,都是为了牙齿的移动提供间隙。拔牙不仅不会让牙齿松动,反而能排齐牙齿,利于牙周健康,使牙齿更稳固。而片切呢,其实,人的牙齿普遍存在着自然磨耗,片切专业名词叫邻面去釉,就是通过一个小工具在牙齿之间摩擦去掉一点点,一般单颗牙控制在0.2-0.5mm之间,也就是去釉量不超过牙齿表面釉质厚度的一半,都是没问题的。而且牙釉质没有神经分布,只要在范围值内,片切毫无感觉。
● 骨钉、牵引的作用
骨钉,又名种植钉,外形与普通钉子相似,但是体积很小,一般长度为7~9mm,直径只有1.5mm。在治疗方案中,医生为了达到最佳治疗效果,常常会运用种植钉精确控制牙齿的移动。比方说需要拔牙提供内收间隙的前突患者,医生发现他的磨牙不需要调整,只需在拔牙后把前牙整体向后移动,关闭拔牙间隙即可。如果单纯戴牙套,那么磨牙即使非常坚挺,也会在前牙的反作用力下发生移动,使正畸效果打折扣。而这时如果打一颗种植钉,那么它就会像船锚一样,牢固地种在骨头里,能抵抗正畸力的反作用力,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。
● 清洁不可忽视:牙膏含氟+正确的刷牙方法
种植钉植入之后需要合理清洁,在日常刷牙时要有意识地用软毛刷清洁种植钉露出黏膜表面的部分。如果清洁不佳,可能会发生种植钉松动、钉子周围起炎症的情况,所以不要忽视清洁工作哦!可以购买专业的正畸牙膏,牙刷也是同理。另外,刷牙方式上,采取巴氏刷牙法才是真理。
● 如果牙套脸、黑三角找上了你
牙套脸,其实就是指正畸导致的太阳穴和脸颊凹陷,颧骨变宽变突出,很多患者担心变成牙套脸而放弃牙齿矫正。其实,只要在治疗前和医生充分沟通,让医生充分考虑患者本身的颧骨情况以及嘴型突出情况;正畸完成后,充分锻炼咀嚼肌,轻松告别牙套脸。至于黑三角,在矫正过程中有什么疑问都要和医生进行沟通,方便及时把问题反馈给医生,能有效减少治疗过程中因操作失误或用力过猛导致的黑三角。即便出现了,也能够进行微小的邻面去釉或牙龈成形术等操作,进而消除黑三角。
